花卉苗木产业是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1年浙江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93万亩,总产值155亿元,浙江企业完成园林绿化工程额超过200亿元,花卉及资材批发零售额51亿元,3项合计花卉苗木行业总产值达406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目前浙江省花木从业人员65.8万人,花木种植人均产值达36837元,花木种植亩均产值8057元,是该省效益最高的种植业。金华的茶花、佛手,北仑的杜鹃、茶梅,嵊州的玉兰,萧山的花灌木,绍兴的兰花等,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特色花卉区域品牌,其产量和价格对国内市场有重要影响力。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升级科技让花木更“美丽”
为进一步提升浙江花卉苗木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再上新台阶,浙江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效益,坚持“科技兴花”战略,不断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
产业要发展升级,新品种培育是关键。目前,浙江省拥有金华山茶物种源、安吉种竹园等13个首批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1000多个,桂花、茶花、杜鹃、玉兰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投入规模化生产。
从事杜鹃花育种的金华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自1997年以来,经自主培育已经筛选出1000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杜鹃花新品种株系,其中有200多个新优产品处于推广阶段,有18个极具推广价值的杜鹃花新品种被国家林业局授权新品种保护。其中,“春满园”和“紫金山”2个新品种已经成功转让,获转让费100多万元。“今年,我又申报了13个新品种”,方永根说,“这些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非常适合中国的特性”。
花木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不仅优化调整了花木种植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也使花农的效益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加大与科技院校的合作力度,强化科技培训与信息服务,推广应用容器育苗、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等实用技术等措施,浙江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增收花农苗农收入持续提高
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给浙江花木人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如今,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目前浙江省现有花卉苗木企业21663家,农户10.1万户,从业人员65.8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5.7万人。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在乡就业机会。从10年前的8-15元/天到现在的60-600元/天,发达的花木产业直接带动了劳动力工资的大幅增长,尤其是挖苗技工,每天人均工资在300元以上,仍供不应求;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苗木整形造型用工工资达到每天800—1000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每到销售旺季,金华公路上每2辆大吨位货车中就有一辆是运苗车,嵊州专门从事花木调度的公司也从原来的10家增加到目前的30多家。
同时,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集花卉苗木生产、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森林度假区和休闲农庄等生意红火,浙江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开展也成为浙江省对外交流的一个亮点,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追求。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森林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蓬勃发展的花卉苗木产业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作为浙江省花卉苗木的主产地之一,宁波北仑区不仅为城乡建设提供了4亿株优良种苗,更为该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6万多亩的生态绿地。通过近两年来的建设,依托这6万多亩花卉苗木产业生态绿地,北仑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发展良好,全区水质不断改善,2011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1.2%。该区已逐步成为“山海环绕,江湖相拥,林中映城,景色秀美”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嵊州是著名的“中国木兰之乡”,通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而金华种植苗木的历史也已达40多年,村村种树,家家养花,处处都是绿色的海洋。
近年来,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效益显著。纵然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相信在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之下,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将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城乡环境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作用。
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浙江花卉苗木产业的未来充满着活力和广阔的前景,发展形势喜人。其将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网络电视台